編輯志工二三事

「我想先聊聊快樂。」

編輯志工二三事
編聚日常,線上線下同步混亂現場。(圖片來源:臺中女兒館)

看著主編傳來公民記者採訪我們的影片,想到我們這些編輯志工畢業之際,我莫名參與到很多要公開露面以達到行銷效果的活動:臺灣女孩日走秀、刊物交流分享會講者,以及這次的受訪代表。

以往的我或許會很驕傲於能在鏡頭前表現,但漸漸地我把它當成一個為了推廣必須完成的工作。雖然走秀、擔任講者也很有趣,但也許這群文青女孩最快樂的還是與受訪人物站在同一個頻率、以文字逐漸靠近核心的過程。


參與編輯志工前,有一定文字能力的我多半是獨自寫作、上架文章,能寫的題材與觸及的讀者都有限。然而加入團隊意味著合作、衝突、溝通,與激盪,同是臺中女孩,卻有不同背景與關心的議題。我也因此參與到性別友善髮廊、從家鄉到都市求學的原民女孩,以及自己從不曾去過的獨立書店等等專題。

印象最深的是和美編溝通設計的過程。當文章定稿後,美編會先給出一到兩個提案讓大家選擇,再討論與來回修改。

當我們討論第四期的〈部落和城市間交織的身分圖騰〉版面設計時,由於文章中採訪四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女孩,我和幾個文編希望能有一個臺灣圖案,以各族的圖騰標示出女孩家鄉的位置。然而美編做出來的卻是將臺灣分成四塊,每塊一種圖騰,雖只是象徵但又政治不正確,來來回回討論修改到美編快瘋掉,最後我們放棄臺灣圖樣的想法,直接放上各族圖騰、說明象徵意義。


於我而言,跨出最大的一步就是獨立完成採訪。還記得那時去梓書房採訪,前一次的跟訪經驗讓我知道場勘很重要,並不一定確知要觀察什麼,但就是讓身體先熟悉環境。

採訪當下有些緊張,也沒有太多技巧的使用,就是盡可能拋出問題、留意對方的神情,努力用真誠的眼神回應。

印象最深的是,我問店主:「請問舉辦過那麼多活動,最感動或難忘的是哪一場?」

「抱歉,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,我不希望說出一個很美卻不一定真實的故事,對我們而言最真實的就是每天搬書、整理店面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。」店主淯慈這麼說。


猶記刊物交流分享會上,淯慈擔任主持人,拋出了第一個問題:

「我想,我們對同一件事情必然會有不同的觀點和視角,但是我想先聊聊快樂。做雜誌和賣雜誌,我們各自感覺快樂的時候是什麼呢?」

我們幾個編輯志工對視一眼,答案很明確,其實就是那些不太文青、甚至有點狼狽,但確實存在著的時刻。